返回

LOL:精忠报国,我满属性抗韩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23章 一场凌辱与虐杀!双新英雄亮剑!优势局最恐怖英雄!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小,所有英雄的基础属性都得到了提升,大约是等于所有人坦度提升了10%~15%。

    作为所有平衡手段中最愚蠢的“水面手段”,设计师完全就是在为神话版本的伤害溢出擦屁股。

    实际上这个改动暗中已经造成了不可控的影响。

    所有人的坦度提升,但伤害没有提升,那就相当于同样的一个C位,在全等级都需要多交出几个控制与技能,才能够将其集火击杀。

    程明站在未来的视角往回看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这个改动对LPL赛区非常不友好,甚至可以说这就是导致S12全员拉胯的重要原因!

    LPL前几年的赛区打法,就是通过野辅游走,在前期快速找出优势,然后再通过资源团将前期优势进一步兑换。

    而一到团战,逻辑更是简单无脑,通过多个稳定控制与开团手段来集火击杀对方核心C位,以人数差取胜团战。

    虽然单一,却很实用。

    也是从S8开始,LPL一直沿用至今的赛区传统风格。

    可耐久度的改动,使前期游走能够拿到结果的概率,大幅降低!

    同时团战中,想要强开单秒C位的代价也会提升,只要是多交一个技能去击杀C位,自然也都会导致后续的团战多乏力一分。

    反观LCK赛区,一贯的风格本就是前期少打架,只打有把握胜利的资源团,平时就是靠资源交换玩到中后期,最后再以阵容与运营的擅长手段为之取胜。

    唯一的难点,就是要如何平稳的拖到能够开启运营的中后期时间点。

    这从夏季赛才开始大变的版本,LPL几乎全员都要适应与学习新的环境,时间尤其紧张。

    但LCK则几乎是从天而降,屁股直接就坐到了舒适区!

    尽管程明并不喜欢所谓“定制版本”的言论,不过至少S12曾经两大赛区会是那样的结果,版本确实是占不少的因素。

    不过幸好。

    有程明在,这对于WE而言并不是难题。

    想要改变这版本困境的方法很简单。

    下策:是适应版本,回归到S7之前的打法,这也是最简单的办法。

    只是这样一来就相当于主动进入LCK的舒适区,想要在半年时间熟练到超过对手,难度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中策:是保持不变,延伸拓展LPL熟悉的风格,想办法通过如个人实力、前期设计、组合套路等方式,将前期节奏继续拉快。

    只要优势拉的够大,耐久度,同样会成为优势方的“容错率”。

    但显然这中策对于队伍的综合实力极其考究,还不止是单方面的考验,硬实力不够的队伍只会弄巧成拙!

    上策:则是寻找更多不单一的“赢游戏方式”。

    而说起来。

    这场WE所选出的组合阵容也并非完全体,只是“中策”。

    毕竟,打这支三星这就已经足够,没有必要暴露太多。

    提前失去了尺帝的三星,在Pey还没有成长起来,又是下路较为重要的S12后段版本,无疑就相当于失去了牙齿的老虎,不足为惧。

    “我们看到双方的前七分钟几乎就没有爆发过什么战斗,甚至两边都没有选择开小龙,这倒也算是符合当下的慢节奏版本”娃娃明显还是有些意外,不过很快话锋一转。

    “但我们也知道,马上第一波大节奏就要到来!”

    “没错!众所周知,第一波的先锋团,拥有卑尔维斯的一方绝对志在必得!”米勒接过话茬。

    “我们看到双方的下路都已经提前回城往上赶,很明显敌方不可能接受放这个峡谷给卑尔维斯.”

    “等一下!好像我知道下路为什么会选出这个组合了!”

    “他们就是在等待这一波!”

    导播的镜头给了所有人答案。

    双人线,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完整吃到{8分15秒}的那第14波兵线,才能够升到六级。

    由于双方前期都还算是和平,没有爆发过人头,所以也并没有任何的额外经验。

    但时光和尼菈不同!

    尼菈的两大英雄特色,一是“近战ADC”,二是“经验分享”!

    尼菈作为半近战的补偿,就是其被动喜色川流除了能够增强友军的所有治疗与护盾,更重要的是《当是由尼菈击杀每一个小兵时,将会分享给友军额外的50%经验》!

    有这个硬霸的效果,只要不是补刀技术太烂的尼菈,就一定能够自然制造出下路的经验差距!

    当然,实战效果中其实并没有这么变态。

    毕竟尼菈是半个近战,虽然打架能力很强,可在下路的自然对线期基本是天然坐牢,还很容易遭到Gank。

    而WE选择的方式,先是使用五楼康特位才出尼菈的方式,骗到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对线组合。

    再便是前期中野的明牌蹲守!

    尽管也是因此才导致打野前期Gan

第323章 一场凌辱与虐杀!双新英雄亮剑!优势局最恐怖英雄!(2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